平行与垂直,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 / 设计学

发布时间:2017-11-09

 1-我进入设计部门工作的时候,对形式的美感停留在一种直觉的审美意识中。这种审美意识来自于过去我所看与所想。设计学院并没有直接教会我这种知识,坦白说,我最近才才发现设计学院所能传授的知识是极为贫瘠的。基础课程所学当然有启发的意义,但深层次的课程,也就是我在研究生院的课程,其实更为贫瘠,因为我后来才意识到,这种学院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程度上,会引领你走向一个非常错误的方向,这种方向的载体其实就是大众审美。大众审美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作为设计师,如果无法产生引领大众审美的设计作品,或者说如果没有带来趣味或者思考,我觉得会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在国内,少数院校,有好的教师会明白这内在的逻辑与道理,也有少数学生不会轻易被误导。这是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

2-我的设计作品,大部分会经由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前辈去指导。又一山人常常批评说我的摄影或者设计作品水平非常差,这一点我是承认的。他指出其中一点-平衡与垂直,我的作品极度缺乏,过去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后来我发现,他并不是说我的设计没有体现这种所谓的“关系”,而是我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审美问题。

3-我意识到这个问题除了又一山人的强调之外,还有自我的反思。直至最近我重新去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开始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平稳的美感带来的视觉适应以及审美的特性。如果我细心发现,又一山人的摄影作品及设计作品是非常注重这种平稳的美的,抛离内容的表达不谈。在构图上,视觉沟通的有效方式其实是让人的视觉心理以及感性心理去接受一个事物。平稳,则是一种有效的接受手段。(不是说不平稳的就不是好的作品,而且作为一种形式,在基础能力未达到一种程度的时候,有效地组织平稳的构图,平稳的视觉沟通,是极为有效的。)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平衡,平行,垂直,平稳的摄影构图以及一种稳定性的视觉呈现是非常常见的。《东京物语》是这其中的代表作品。如果你细心留意,几乎所有他的作品都会强调(或者是无意的审美反应)这种平稳的美感。我在这里面感受到的是一种非常外在的,开发的心理。同时,没有冲突与戏剧化的视觉画面则带来了温暖,稳定的心理效果。但是,不是说平稳就无法呈现冲突,失落,在另一个角度看,平稳带来的冲突更为强烈,这是一种通过对比的形式,去表达强大的情绪的结果。所以在我看来,电影里呈现的平稳的美感,包括人物位置构图,“物”的呈现,也就是场景的再现是非常下功夫的,你无法不承认,这些细节构成了一种艺术。

4-又一山人对我的影响就在这里。他没有通过逻辑去说明事实的问题(当然我们都知道逻辑在艺术或者设计领域里并非是一无是处)而是通过警告来告诉设计师,你需要留心里面的问题。又回到一开始我为什么批评设计教育。因为我意识到,在校园内,即使是我看来很有水平的设计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他们所讲授的理论其实自己也是不能清楚地了解的。在日本杂志《idea》里,有一篇文章时瑞士设计师,理论家Emil Ruder的文章《line》,我一直想翻译成中文。这篇文章讲述了线在艺术审美里的视觉与心理效应,非常细致的描写了我们知道的线以及在我们理解外的线。当时我看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很震撼的内容。但是今天回过头来思考,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早有成熟的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去学习,只不过我理解得晚了一点。

5-也就是说,做设计的时候,这些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你作品的呈现,以及呈现效果。这又引起了一个话题,最近我和我的设计师朋友都讨论起,就是设计逻辑的问题。在现实的设计环境里,我们的设计作品需要呈现给特定的受众,比如我,就需要给上级检查过目,尽管我不认同这种方式,因为我不理解如果不是同样专业的人士,让一个外行去看我的作品有何意义?尽管这样想,我在给他们讲述设计作品时仍然会用我所学所想,去证明一些他们想听到的话,比如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表现什么,这样又是为了表现什么。但真实的情况是,设计不需要去解释的。并不是说所有的设计都需要内涵,我举个例子,一般设计师表达和平,用的视觉内容是鸽子,因为大众心理认为“和平鸽”是一种和平的象征。这样你解释的时候大众很容易接受。但真实是,鸽子是一种形式的象征,好的设计作品,表达的内容可以很大,如果你尝试用一个杯子去表达和平,这就需要无尽的解释,但如果你用鸽子去表达,则毫无有趣或者有益可言。是不是很矛盾?

做设计,并不是去追求意义或者一定要有一个结论。

虽然你不这样认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这样是不成立的,因为根据他们所理解,这必须要一个解释,就好像你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目的一样,如果没有目的,没有证明,就不成立。你不能解释为何你用了这个颜色,你也无法解释为何你选了这张图片。因为,美是直观的感受,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或者上,在好的设计上,所用的全都是直观的感受。这与我谈到的平衡的美感又何关系?答案是,在你用你主观感受之前,类似“平衡的美感”这种审美的基本道理你必须体会到。只有你体会到了,你的直觉才有意义。而你后来的直觉则全部来自于这种基础能力的沉淀,也就是很久之前我就意识到的-所以好的事物都来自于这个范围内所有知识的沉淀。不然,你稚气无知的直觉没有任何意义。


6-我学到的经验告诉我不要去解释。也最好不要让他们改变你的想法,因为没有下限地,他们会给你非常奇怪的建议,如果没有去实现他们的建议,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设计师。或者上,你会受到一种情感压力的控制。在心理学上,据我所知,这叫“情感绑架”。(这里面的理论很有趣,回头再起文章讨论)。

7-其实上面讨论的这些内容有什么价值呢?

    1-所有设计作品都有意义,但是这种意义不需要解释,知是有能力设计师的基础知识的沉淀。外行人的逻辑只停留在外行,他们的建议与指导没有任何价值。

     2-理论非常重要,这是沉淀的基础。不需相信没有理论的设计师,但是也不要相信理论过多的设计师。在当今的设计水平发达的日本,他们早就意识到感性的审美来自理性的积累,但是已经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有效的直觉,主观。

     3-会看作品,会感受作品非常重要,无论是电影音乐艺术绘画设计还是文学哲学历史,像我以前说过“眼高手低不重要,知道什么是好比无法感受好更为重要。”